今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22.4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2%。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43.11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7.6%(全市占比54.3%);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59.6亿元,增长63.8%,列全市第一。
上半年服务业的亮眼“成绩单”拿出不久,近日,苏州高新区又获评苏州市2020年度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优秀地区。“该项评价工作开展两年来,高新区每年都获评优秀地区。”苏州高新区经发委主任吴卫锋介绍,近年来,高新区坚持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不断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打造长三角一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区。
生产性服务业“多点开花”,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近日,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美国北维律师事务所签约,实现“强强联手”。前者是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地区;后者是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的著名律师事务所,根据2020 年的统计,在为中国公司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数量的排名中,北维律师事务所在全美所有事务所排名第一。
按照协议,北维律师事务所将在高新区注册成立常驻代表机构,从事知识产权高端培训、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海外知识产权投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咨询调解、海外知识产权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等业务。北维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结合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求,提供知识产权国际服务,进一步满足企事业单位‘走出去’过程中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
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代表机构,北维律师事务所常驻高新区代表机构的签约,得益于苏州高新区今年1月获批全国首批3个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地区之一。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建设要求,及时制定了《苏州高新区关于开展专利代理领域对外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开放外国人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与执业以及外国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工作。下一步,该区将加快相关政策完善,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该常驻代表机构的落户。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引进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100家。不只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年来,高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多点开花”,亮点纷呈:人力资源方面,苏州人力资源产业园集聚全国百强机构21家,获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检验检测方面,与中检集团合作,打造中检集团苏州产业化基地;节能环保方面,与省环保集团合作,打造全省首个EOD试点标杆示范项目,高新区获批全国唯一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商务服务方面,成立商业发展公司,整合区内商业载体设计策划、及招商运营资源,打造商业领域的国企知名品牌。
数据显示,2021年,苏州高新区科技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营业收入占全区九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总营收比重达78.6%,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该区已经累计集聚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9家,位列全市第二;省级、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分别达到6家、11家,分别位列全市第一、第二。
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碰出火花”,“两业”融合不断深入
日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文公布了第六批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培育企业(平台)名单,苏州高新区共有苏州大乘环保新材有限公司、新希望双喜乳业(苏州)有限公司、爱环吴世(苏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平台)入选。
其中,新希望双喜乳业(苏州)有限公司深耕供应链管理,以SAP-ERP系统为核心,借助OA协同办公系统、阿波罗数据采集系统和BI商务智能分析系统,建设了覆盖乳品企业畜牧养殖、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物联网智能管理体系,搭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精确、协同、环保的智慧化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公开透明、精准可溯、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生产物流平台。
爱环吴世(苏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全生命周期管理,将线下传统服务与线上智慧化服务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AW智慧水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初期,现场沟通勘查,采样分析,小试模拟,制定优化方案;项目中期,通过AW智慧水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指导运维人员对供电、水量、加药量等数据在线实时监测,降低能源消耗,及时技术支持,并以大数据分析和实验验证;在项目后期,通过局部优化改造,合理分配等手段提升系统能力,延长系统寿命。
“5家企业(平台)是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碰撞出的‘火花’。”吴卫锋介绍,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大力推动服务型制造整体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延伸,推进生产模式向定制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在富强科技、电子五所华东分所获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智能制造领域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的推广。
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累计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2家,位列全市第二;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3家,位列全市第三;省“两业”深度融合领军骨干企业试点6家,位列全市第二;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企业13家。今年1-8月,高新区完成“智改数转”项目493个。
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今年3月,腾讯在长三角区域的首个数字产业基地——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项目被纳入2021年江苏省重大项目。该项目选址浒墅关大阳山数字经济片区,总投资8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三年内计划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企业600家。
目前,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建设方案处于优化阶段,预计9月下旬首开区开工建设。开工之前,该项目在吸引和集聚数字经济优质企业方面的“强磁场”效应已经显现,东华智慧城市、安凰领御、天河国云、群立云视界等多家腾讯生态圈企业正加快落地。
其中,江苏群立云视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过渡期选址高新广场办公,目前已开业,将具体运营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AI产业应用中心。其母公司群立集团是腾讯云全国总集成服务商和腾讯会议首家全国服务商。群立集团总经理梅颂表示:“群立集团音视频研发及AI实训研发中心将打造近千平方米的音视频人工智能实验室,形成AI音视频多行业解决方案,并与腾讯合力推动互联网技术、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中软国际、浪潮集团、翼鸥教育等多个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项目陆续在苏州高新区“落地生根”。吴卫锋表示,下一步,苏州高新区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布局,加快导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优质资源,全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质态提升,到2023年集聚市级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超过2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8家,重点优势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2%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围绕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工业互联网、总部经济等一批带动面大、竞争力强的项目,加快中软国际、中检集团等项目落地建设;实施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推进5G、物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撑设施建设。
示范性集聚区培育方面,加快打造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四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依托腾讯数字产业基地,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中国赛宝等载体平台,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信息技术服务先行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江苏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形成完整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争创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依托中国苏州人力资源产业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打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新高地。现代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狮山金融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苏州金融小镇,发挥服贸基金示范带动效应,三年内集聚各类创投基金超3000亿元,打造全国现代金融服务业新标杆。
数字赋能智能制造方面,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确保市下达智能化改造三年工作任务两年完成,三年内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项目75个,建成各级示范智能车间160个。加强与阿里、徐工信息、腾讯等“双跨”平台对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内完成企业上云210家,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先进标杆。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制造企业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加快培育工业设计、共享制造、全球维修等新模式,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服务型示范项目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