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图片新闻
江苏苏州:人工智能书写提质增效司法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4-04-22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只需点击‘一键阅卷’功能,系统就能以最快速度精准生成要素合集,高效完成繁复的阅卷过程。”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司法人工智能与法院工作现代化研讨会上,昆山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徐淼作为“未来法官助手”即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参与者和初始使用者分享了自己的体验。

江苏苏州:人工智能书写提质增效司法新答卷

  一年办理近35万件案件,法官人均结案372件……依托“未来法官助手”,一场以人工智能赋能执法办案的苏州实践正在生动演绎,书写了提质增效的司法新答卷。

  “之前完成一篇类似的裁判文书,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现在不到20分钟。”苏州中院民二庭法官丁兵说。

  据了解,法院立案后,电子卷宗会被随案导入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办案人员需要庭前阅卷时,只要使用“一键阅卷”功能,系统就能形成一份初步的阅卷报告,自动按照民事判决书的组成格式,将案件信息分成主体信息、程序性信息、诉辩意见、查明事实四大部分。办案人员根据需要,可快速查看案件审理需要查明固定的事实,还可以链接到相应的证据材料。

  “所有系统自动抓取的要素信息,我都可以进行复查,并对关键信息进行标注、批注。”丁兵介绍,所有的要素信息都会链接到来源,办案人员只需对照来源文本,核查准确性。如果系统识别有误,办案人员随时可以在线修改;如果还有个别信息需要另外查询,通过AI助手也可在线完成。经过办案人员人工校审后,只需点击相应图标就能一键生成一份标准的裁判文书。据现场观摩测算,该系统抓取案情信息时间约4分钟,人工校审时间约3分钟,自动生成时间约10分钟,整个过程用时17分钟左右。

  截至今年3月10日,苏州市两级法院已依托该系统办理案件13764件,该系统可减少法官电子阅卷工作量80%以上,案件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法官对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心态,经历了一段从“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过程。

  相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陈牧云参与了“道赔”(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由的系统研发。“从阅卷要素的选取、大模型的提问及文书生成逻辑、相关损失赔偿的认定和计算标准等,我们在苏州中院统筹下与工程师进行了7次现场交流,并在试用过程中随时反馈优化。”

  目前,相城区法院已使用该系统办理“道赔”案件92件。“仅今天一个下午就结案了5件。”陈牧云说。

  参与系统开发的昆山法院法官赵雅婷也深有感触:“开始还心存疑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我认为它确实是一个可靠的辅助办案小能手。”

  “就是要通过智慧平台的深度应用,将办案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据苏州中院科技信息处处长张祺介绍,从去年7月研发到今年1月上线,该系统已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道赔纠纷、信用卡纠纷、危险驾驶罪等全市法院8类常见案由中广泛应用,预计年覆盖案件量6万件。

  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苏州市两级法院承办上述8大案由的法官有539人,在办案件18873件。法官平均每个工作日对100.37个案件进行智能阅卷,一键生成44.96份文书,进行AI问答160.78次。随着电子卷宗阅卷工作量的大幅减少,法官可以集中精力聚焦于法律适用与准确裁判,既缩短案件办理时间,又切实提升了审判效率。

  张祺介绍,系统采用领先的中文大模型技术,基于前期开展无纸化办案汇聚的各类电子卷宗数据和法律知识数据,构建了具备多模态文件理解能力、法律语义认知能力、自然语言交互能力的法院专用大语言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电子卷宗文件转化为机器可认知学习的卷宗知识库。”张祺解释称,系统通过在法院内网利用真实案件数据对基础大模型进行精调训练,形成了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专用法律模型,确保安全可靠。

  例如,依托法院专用大语言模型,系统可以在电子卷宗中较准确地识别、输出法官所需要的事实要素,并提供原始出处,还能根据法官阅卷后固定的事实信息及庭审记录,模拟法官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文字生成法律文书。

  据测算,系统辅助生成的法律文书中“当事人信息及事实查明部分”准确度超过95%,可供参考的“裁判文书”完成度达到70%左右,无纸化办案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得到极大优化。

  “人工智能应用辅助司法审判,既能提高审判效率,减轻法官工作负担,也能更好地促进实现司法公正。”据苏州中院副院长韦炜介绍,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苏州市两级法院正致力于全面深化数字法院建设,将司法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执行实践紧密结合,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AI智力支撑。

  2022年,苏州中院出台《苏州数字法院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年)》,提出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为核心,积极构建无纸化办案新机制,相关成果荣获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苏州中院共同申报的劳动争议大数据智能辅助平台项目在2023年度人民法院科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在韦炜看来,从无纸化办案到“未来法官助手”,每一次进阶与突破,带来的是审判效率的“几何式”增长,更让当事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数字红利”。他同时强调,人工智能与司法的逐步融合过程中,审判人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人工智能不会代替审判人员裁判,仅作为审判工作辅助或审判监督管理的参考。

  据介绍,下一步,苏州市两级法院将锚定为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的目标,加大“未来法官助手”的推进应用力度,积极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其他复杂类型案件和法院其他工作场景的应用,努力以科技手段为一线干警减负增效,为加快数字法院建设,服务保障审判工作现代化作出贡献。

下一条:拓展全球合作“朋友圈”,苏州声音越发响亮!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 沪ICP备2023002757号